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让孩子先见森林再见树木的教育法则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2-26 11:23:40


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父母的重视,在各种育儿宝典和别人家孩子的压力下,很多家长往往不知道哪一种教育方法才是适合自己孩子的,下面给大家带来让孩子先见森林再见树木的教育法则,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现在,在各种育儿理念和教育方法,以及“别人家孩子”的压力下,中国很多家长貌似患了家庭教育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其症状如下:

(1)要人质切实相信生命正受到威胁=不好好学习没有出路!

(2)施暴者会给人质施以小恩小惠=那些择优考级奖项会加分加砖加砝码,要抓住实惠!

(3)控制人质的信息来源和思想=纵然别国别家教育可以是别样的,但是这就是我们的国情。

(4)让人质感到无路可逃=不这样又能怎样?

康德说,教育最大的秘密就是使人性完美。对孩子的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养,在他们心底播下向善的种子。但直面当下国情和日益扁平化的地球及海量知识、学习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在此抛砖引玉,期待与大家共同探索。

我们首先要相信自己和孩子,不焦虑,同时做好自我且不断学习提升;在想使用任何教养技巧之前首先审视和改善亲子关系,个人觉得亲子关系是所有教养技巧的基础,然后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亲近自然

让孩子尽可能的亲近自然,欣赏自然、放大感官对环境的感觉灵敏度,以颐养身心,启迪智慧,呵护想象。

大自然是我们所有灵感的来源,是最好的教科书,热爱自然是生活的基础,是学会感恩的基础。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无论如何都差不到那儿。

最简单和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自然观察,但怎样才能让孩子主动观察并思考呢?首先就是要摒弃成人的思考误区,其实孩子比成人对世界拥有更多的新奇感,他们通常是非常善于观察的,家长要做的就是呵护他们的观察能力,不妨碍孩子。

有条件的可以带孩子多融入自然环境,在家养各种动植物,可以带小朋友参加各种自然观察活动,如观鸟、观星活动,野外生活等,但至少,在孩子体悟自然时,不要用大人各种时间,事情理由打扰。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小朋友对着天空发呆时尽可能的不打扰他。

大自然自会启迪孩子兴趣和灵感,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一张“地图”,让孩子自己有兴趣去寻宝。

构建孩子的人文素养

优良的品格和真挚的情感是一个人立足于世的根本基础,而人文素养则是多方面能力的总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在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将会直接影响人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力的重要内涵。

如何养育孩子的优良品格和真挚情感,构建个人卓越人文素养呢?

“阅读”是一个良好的途径。阅读不仅仅是书籍的阅读,应该包括更广泛的形式和方法,如听音频,看视频。简单言之,就是对人类文明的各种接触。儿童时期的阅读内容一定要广泛和大量,以有趣有料为导引,不局限在所谓的优秀绘本上,应包括天文,地理,人文,自然,科技,历史,文学等等。

个人认为:爱自然,爱生活得孩子必能油然生出对他人,对动物和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对自己最起码的信心,并以这些情感和自信为基础,有机会在以后籍着简单的文学作品(绘本,诗歌,散文,故事等)去进一步深化他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并且去丰富他对人生的想象,当他内在的情感较丰富,对世界和人生的想象较活泼以后,必然有机会再更高的阶段籍着传记书籍、小说、历史故事和哲理文章的引导,发展出对人生的初步憧憬,并且籍着前人的心路历程去思索自己的未来和人生的意义,建构成长动机。孩子籍着这些自然和阅读的滋养,定能拥有优良品格和真挚情感,构建起个人的卓越人文素养。

但现在,无论资优教育、崇尚快乐的放养教育,还是过度重视知识细节的传统教育,往往忽略孩子的品格、情感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儿童时期是培养人格雏形的阶段,荒废儿童阶段孩子人格雏形的培养,长大后或许会来不及了。

培养性格和思维

近些年,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学校中的优等生,在人生和职业发展中的表现和学业表现不成正比,为什么呢?也许,《性格的力量》一书给了我们探究的路径和指引。

《性格的力量》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教孩子具有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能帮助他们具备成功的品质,如毅力,自制力,好奇心,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经济学家把这些品质成为非认知能力,心理学家称其为人格特征,而多数普通人则把他们称为性格。

再对比我们学校教育和考核的目标及标准,也许答案就昭然若揭了。一方面许多攸关孩子一生幸福的成长空间被挤压,另一方面我们又经常用错误的标准来决定孩子哪些方面较值得培养。结果,攸关未来的能力被荒废了,没必要的繁琐细节、知识又过度的被强调。

如果我们不能从较宽的视野来给儿童阶段的学习和成长定位,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在戕害孩子,如果我们不能跳出成人世界习惯的成见,我们永远找不到适合的儿童教养方法。

爱因斯坦早就告诉我们:想象比知识重要。发展心理学,神经生物学脑科学等也一点点向我们揭示非认知能力的重要性,甚于认知能力、知识本事的重要性。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告诉我们,在海量信息、海量知识面前,个人能所储备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更高层次的知识能力。

由此,显然我们根本不应该把儿童的教养目标设定在知识学习成效(懂得多少字,计算多深的题目),而应该设定在性格的构建和培养,以及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及对知识的态度。比如,如何培养孩子主动读书的意愿(所谓的快乐学习,个人认为远不如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去自己找资料,发现答案的能力,就远比知识的记忆和熟练更有价值。

与君共勉 回望更长的人生轨迹,所有的排名都是临时的,但我们为什么总追逐一时的排名?

死记硬背反复操练可能一时提高了孩子的学科知识和应试能力,但却伤害了孩子的好奇心、钻研精神和对知识纯粹的热爱,而这些恰恰是孩子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内驱力。

主动学习比快乐学习更重要

首先,基于这样的认知:孩子生来就具足资源,他们能够克服自己的困难,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的职责不是解决他们的问题而是欣赏他们的的天赋,为他们的创造力注入活力,给他尽可能宽广的空间。

学习HACKSCHOOLING给我很大的启发,当孩子主动去做一个事情,他自然的会寻求资源,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很快就能学会,并且都是自觉自愿的。所以我认为对于认知能力的学习,首先给孩子展现各种美好(帮助找到学习动机).

所谓的先见森林,通过孩子对美好的憧憬,然后协助孩子创建一个个项目和融入各种事件中,让他自己有机会实施和探究这种美好。所谓的再见树木,在此过程中他定会自主的学习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提供资源和不打扰。总之,让孩子把注意力置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让他们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从做事中挖掘自己最大的潜力。

期望我们的孩子都是鬼点子一堆,创意十足,精力充沛,更重要的是一个快乐的人。

以上就是我们学大教育给大家带来的让孩子先见森林再见树木的教育法则,希望家长们可以认真去看一看这篇文章,正确教育好孩子。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