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4-01 15:49:47
教学反思对老师来说有很重要的帮助,能够让老师知道自己教学出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获得进步,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初二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希望能够使老师获得提高。
1. 格里菲思实验的思考
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中,无毒的R型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混合注射以后,为什么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当我问起学生原因时,学生回答的恰是科学家的假设。如此我知道学生看了课本或者作了预习,很高兴。但我在表扬他们就是科学家的时候,背后自有隐忧。难道真的就会只有这一种可能,当年科学家也就真的是这样思考的吗?为了降低台阶,我又给学生指出在死亡小鼠体内还检测到活的S型细菌,大家思考其来源?学生还是较茫然。于是,我抛出问题,会不会小鼠体内本身就带有S型细菌?这时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纷纷表示不会,但至于为什么不会还是说不出所以然来。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回忆本实验是不是对照实验?若是,此实验的对照类型?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从而将学生的思路引向对照分析的轨道上来。这时有的同学提到重复性原则,也就是科学家当年做本实验的时候不是只做一次;有的同学提到控制变量原则,即小鼠分组时各组生理状态应当保持一致;有的同学提到科学性原则,也即各组小鼠本身应当健康、肯定不能带有S型细菌。否则第4组小鼠死亡,第1、3组小鼠也应当死亡。这样分析很有道理,从对照实验所遵循的原则上给予了理论分析。
这时,我顺便补充实践当中,科学家也应当注意的操作。科研中,还有SPF动物的使用。SPF动物,即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即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是不携带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要求在屏蔽的系统内生长,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动物。SPF动物的种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净化动物;常见的SPF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等。
当不是小鼠体内本身带有S性细菌的问题解决后,就势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提问,会不会是死亡的S型细菌死而复活呢?学生开始觉得好笑,但很快有的同学想到了对照实验,马上提出,如果这样,那么第三组小鼠也应当死亡,对照实验的思路显然打开。再问,会不会是无毒的R型细菌变异引起的呢?学生马上想到了第一组实验。由此自然引向格里菲思的猜想。
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考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有诸多疑惑,我也一样。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往往面临灵光一现的疑问和思路,所以将此整理。
2.1 首先,教材介绍噬菌体的增殖机理。那细心的教师和学生必然有个疑问,既然知道了噬菌体是核酸进入大肠杆菌体内增殖,那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不是多余的吗?由此让学生简要猜想当时研究背景并作介绍。
2.2 对同位素标记法作回忆和对本实验该如何标记作讨论。必修一在分泌蛋白的来源和去向研究中、在卡尔文循环中、在氧气中氧元素的来源中,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但同位素的使用原理是不同的。前两者是放射性同位素,采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来检测,即只能知道放射性的存在,但并不能区分是什么元素的存在。由此也想到了教材中两次用到荧光标记法,一是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二是荧光标记基因的方法。可简要介绍并让学生明白技术进步既受科学发展的制约,也对科学发展起促进作用。在本实验中还要分析DNA和蛋白质组成元素的差异,从而分析二者应该被标记的元素。蛋白质一定含有C、H、O、N元素,而往往含有S元素、可能还有P、Fe等元素,而DNA则一定含有且只含有C、H、O、N、P五种元素。所以C、H元素标记的话则将来无法判断到底是核酸还是外壳以及是不是二者一道进入细胞,O、N则因为不是是稳定同位素在本实验不便使用,至于P元素标记有没有可能对蛋白质有影响学生很容易分析得知。
2.3 教材在实验之后用了两个“想一想,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前者是对35S标记实验上清液放射性高、32P标记实验沉淀物放射性高的讨论,这种对现象的分析难度不大。但能不能由此得出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呢?引导学生讨论。由于难度较大,我没有先让学生讨论35S标记实验的沉淀物放射性为什么较低而不是没有?也没有让学生讨论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情况。这时向学生提问35S标记组的沉淀物中较低的放射性有没有可能是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进入细菌细胞呢?同样问题,32P标记组沉淀物放射性很高,能不能知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胞中呢?经讨论认为前者是有可能的、后者是不能排除的,所以和艾弗里的实验一样,我们不能由放射性的分布直接得出谁是遗传物质的结论。至此,第二个问题的提出,也就是科学家当年的思路显然相当严密和谨慎,因此教材抛出两个想一想让师生讨论,这还是很有深度的。
实验结论得出之后,我再让学生讨论,“35S标记实验的沉淀物、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放射性为什么较低”。讨论发现二者原理差别较大,学生认识有不到位之处。对于前者,学生易回答搅拌或者离心不充分,而导致噬菌体外壳和细菌细胞壁分离不彻底,其实不一定是搅拌获离心的罪过,而就是因为噬菌体的尾部的尾钉牢牢和细菌细胞壁结合在一起的缘故。至于后者,原因不止一个,包括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已经裂解导致噬菌体的释放以及噬菌体的外壳可能带上少量32P。
学大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初二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希望老师能够从阅读教学反思中获得进步,更多的教学反思内容请关注学大教育网。
热门资讯
-
适合女生报考的几大专业,稳定体面还有钱你怎么看
2018-11-08 -
★2019年成都中小学生寒假放假时间
2018-11-07 -
2018-2019学年四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及补考时间安排
2018-11-07 -
★2018年四川大学自主选拔笔试答卷参考
2018-11-06 -
★2018年电子科技大学自主选拔笔试答卷参考
2018-11-04 -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自主选拔笔试答卷参考
2018-11-04 -
★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自主选拔笔试答卷参考
2018-11-04 -
★2018年四川农业大学自主选拔笔试答卷参考
2018-11-04 -
高考生报考关于复读和专科怎样决择
2018-11-02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