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即将上初中的孩子和家长需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6-09 20:13:37


因为初中与小学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之处需要孩子来适应,特别是离家住校的孩子,想念家乡就是一个亟需考虑的问题。即将上初中的孩子和家长需做好哪些心理准备?下面是其具体内容。

一、小升初,不得不提的中小学衔接问题

2012年5月,区教育局组织全区部分中小学校长召开了一次关于中小学衔接问题的研讨会,其实更早一些时候人们已经将目光关注到了中小学衔接问题,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山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又一次的把这个问题摆到了桌面上?这说明中小衔接的的确确是存在问题,而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制约全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部分中学校长对课改以来的小学质量是有异议的,他们怀疑小学成绩的真实性和评价标准的差异性。很多人会看到这样的状况:小学毕业抽测成绩很好,而刚进入初中举行的摸底水平测试中,英语不及格的人数很多学校会超过50%甚至会达到80%,考试成绩也参差不齐从3、5分到90多分的都有,不敢相信小学的教学质量会是如此地经不起考验。一些家长也提出说孩子到中学以后成绩直线下降和小学时清一色的“优良”“A”形成了明显反差,或怀疑孩子的潜力或怀疑初中的教学质量或怀疑小学教育有问题。而我们小学老师们则认为,教学改革是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注重个性化发展,中小学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研究分数问题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至于两极分化,学生的差异原本就存在。然而从全区实际状况来看,确有一些小学阶段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的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那么究竟是课改的理念和实践之间出现了偏差,还是小学取消了小升初后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使升学压力“转嫁”到了中学老师的身上?面对小学的“全体、全面、主动、个性”化的发展和初中无法回避的中考选拔,其中的矛盾令家长困惑,令老师头痛,也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中小学衔接出现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1、中小学教学工作侧重点不同。小学由于免试入学,尽管毕业年级有质量抽测评价,但对学习结果的要求相对低很多,所以小学可以也有相对多的空余时间进行“智艺体”(学习、艺术专长、体育专长)的全面培养,而中学因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初中校长和教师不得不把学习的结果放在首位,造成了教育工作的侧重点不一致。

2、中小学学校设置相对独立。中小学之间相对独立各成体系,中小学教师之间很少面对面的交流,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小学教师不知道中学教师的需要,中间缺乏了解,缺乏沟通,缺少共识。试想一个中学教师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学生在小学里是如何学习的,学得怎么样,其“衔接”又从何谈起?

3、学生年龄差异与环境发生了变化。小学教师多是哄着、牵着、循循善诱地耐心地告诉学生该如何做,怎么做,以表扬的方式居多且很少批评学生。特别是到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不再喜欢老师的唠叨,对老师的批评不能认可,甚至于耿耿于怀,产生逆反心理,你说往东我偏要往西。加之青春期一些生理上的变化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环境上,新的学校、老师、同学,也会有不适应感;情绪上,表现为从性格活泼到突然沉默寡言。特别是有些小学成绩好的孩子进入中学相对庞大的集体中,从以前的“众星捧月”到成绩平平,优势的不明显,越容易产生失落感。加上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不够,难以适应初中课程学习的需要。

4、中小学教学方式的不同。我们在中学阶段作过一个调查,大多数教师认为,部分小学生不适应初中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不正确。小学学科少,反复练习,重复训练为主,有时是老师哄着完成作业,方式方法相对单一。而初中学科多,内容信息广、容量大,更多的要靠主动自觉来学习,灵活运用多样的方式方法。由于教师要讲解的知识点多,有些内容只能靠学生自习理解,不可能像小学那样知识点较少,可以手把手地一一讲解。在课堂上,小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敢说乐说,注重情感态度多一些,对知识的标准相对低一些,初中则侧重于培养学生能力,鼓励学生会说,注重知识技能多一些。以早自习为例,很多刚上初中的孩子不会自习,他们习惯于学习老师布置的东西,老师不布置就不知道学习什么,所以说在小学就养成一个良好的自习习惯,对于一名即将步入初中的孩子来说是相当的重要。

5、中小学课程内容的不衔接。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课程内容要求的掌握程度较低,书面作业大多为抄写的内容缺乏独立动脑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快,学习难度增大,学习时间延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基本能力,学生在书中根本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或懒于动脑的学生,很难完成作业,造成两极分化。(爱人的例子)

所以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六年级到七年级(尤其是小六,因为毕竟是小学要去适应中学)是中小学教育过渡的结合部,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这一结合部的衔接是基础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小学毕业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认知前提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特别是新生跨入初中大门,心理年龄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在他们的眼里,初中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陌生的世界: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功课增加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初中教师不再像小学教师那样,保姆式地扶着走,加上对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任务、规范要求了解较少,使大部分初中生在心理、学习、交往等各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很快适应,走了弯路,出现滑坡。现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五四”制,应该说就是对中小衔接的一种尝试。我们去过的上海、新加坡都是这样的,新加坡更是从小学4年级就开始将学生分类,中学直接就分层,因为他们的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服务于经济服务于产业,他们培养的人才都是对应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我认为新加坡的中小衔接做得相当的不错。

三、小升初对家长的几点建议

1、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从小学到初中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随着青春期的临近,孩子的叛逆性也愈发强烈。此时,家长首先不要着急,要有耐心,要学会用表扬的话语来表达批评之意,(例子:妻子班级事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现在孩子的成绩不仅仅学要孩子自身去努力,他是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及孩子自身素质及努力的集大成。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在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远远大于学校和社会。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往往来自于他第一任教师——父母。(孩子外出补课的是例,现在的教育是综合实力的体现。)

2、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为什么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因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哪些问题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学困生,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就会在其它方面展现出负能量来。此外,对于我们普通百姓,对于一众屌丝来说,学而优则仕是几千年来我们子女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在优秀的大学我们会和更优秀的人群成为同学成为朋友,这都是孩子日后进入社会有效资源,都是各自前进途中正能量。关注学习就要关注孩子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研究表明学习的牢固程度与难易度和孩子掌握相关知识的多少是有直接关联的,好比一张网,网眼越细,捕获的东西就会越多。因此说提前学习和广泛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符合现在的课改趋势,即先学后教的原则。要重视预习与复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预习、学习、复习每一个环节都是重要的。(为什么有的孩子也在外面补课,效果却不十分明显?这和有些家长只管送出去学,而忽视让孩子提前预习和事后巩固的做法是有直接关系的。)

3、要关注孩子的性格,性格决定孩子的命运。这个我不用多说,你们每个人都有亲身体会。没有人愿意和爱计较、叽歪、任性、猜忌、妒忌、自私等等之类性格的人交往,没有了交往就会缺少朋友,而朋友的多寡意味着一个人精神财富的多寡,意味着一个人成功和获得帮助的几率的多寡。

4、要关注孩子的品德,品德决定一个人发展的高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这方面家长的影响,家长自身的德行尤为重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在学校一直提师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与修炼,之所以提素养而不提素质,就是更看重后天的习得,其实品德有先天的遗传但更多的是后天的习得。要不先贤说:“人之初性本善”吗。

5、要关注孩子的习惯,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就。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进入初中马上就掉队的,基本上都是小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和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直接的关系。基础知识往往就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而基础知识对于孩子升入初中进一步提升非常重要,中学不应该在这方面再去下更多的功夫,耽误时间,能力的培养成为第一要务)。初中教师不再像小学教师那样,保姆式地扶着走,使大部分初中生在心理、学习、交往等各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预习等内容。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初中;则要求学生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的趋势。初一起始阶段学校往往都继续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围绕学习目标,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知识不如教方法,教方法不如叫习惯。(好的习惯不仅仅有助于学习,也有助于进入社会后的工作与事业。)

6、要引导孩子学会适应。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看,中学教师的角色将更多的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不用讲学生也明白的知识不讲,学生自己研究就能懂的知识也不讲,讲了学生也不懂的知识不讲,学生自学不懂而需要老师帮一下的才讲,这在教育学上称之为“产婆术”(潍坊广文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兵教兵)。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小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诸方面的能力,为中学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到了中学则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有意识地加强各方面的训练,促进自身能力实现质的飞跃:表达能力上,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感知能力上,重视感知的完整性、细致性、抽象性的培养;识记能力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识记的有意识性和稳定性;思维能力上,既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有关即将上初中的孩子和家长需做好哪些心理准备的内容,希望家长和孩子都能提前看一下,提前做好准备。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