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秦牧的原名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11-13 21:15:39


秦牧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写过很多的优秀的作品。我们有时间的时候都可以读一读他的作品,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是学大给大家提供的秦牧的原名以及相关的资料,相信这些的资料可以让大家更加的了解秦牧。

人物简介

秦牧,原名林阿书,又名林觉夫、林角夫(觉和角在潮州话为同音),林派光、林顽石,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县东里镇樟林人。被誉为广东“三宝”之一的文学大师,现代著名作家。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3岁时随父母迁居新加坡生活了10年。后因家境破败,回到故乡澄海。1932年回国后,在澄海乡间读完小学后,升入汕头市立一中,两年后转到香港就读高中。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香港华侨中学念高中三年级,遂中止学业。1938年春到广州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辗转于粤桂两省,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1941年曾在桂林的中山中学教书,并从事写作,开始涉足文坛。历任《中华论坛》、《再生》、《中国工人》诸杂志编辑。曾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抗战胜利后,在香港过了三年专业写作生活。1949年后到广州,一直从事编辑和创作工作。 在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十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以及《蛇与庄稼》这篇文章。

生平经历

秦牧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

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香港华侨中学念高中三年级,遂中止学业,离开香港赴内地参加抗日宣传工作,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

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1941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5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1946年至1948年,在香港从事写作。

建国后,秦牧历任广东省文教厅科长,中华书局广州编辑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作品》主编,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是中共十二大代表。

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7年10月,秦牧被借调到北京国家出版局,参加新版<鲁迅全集>注释审订工作,是定稿负责人之一。这一时期秦牧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和执行主席、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作品》杂志主编,兼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并被选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顾问。

1992年10月14日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73岁。

写作风格

秦牧秦牧散文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秦牧散文特点之一,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

秦牧有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特色是,他的散文题材广泛、知识丰富、谈古论今、旁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土地>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从历史和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侃侃谈起,以土地为对象,时而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时而追叙惨痛的历史,时而歌颂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时而写到古代的封疆大典,时而又将笔触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从古到今,从草木禽兽到人情世态、到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之中,向读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教材。

家庭情况妹妹林玉峦

秦牧妹妹林玉峦回忆秦牧,谈到秦牧随父亲在13岁时回到澄海老家,在家乡这座故居里生活4年多。在家乡,秦牧先生被唤作“阿书”,就是因为他喜欢趴在故居阁楼上看书。也就是在汕头就读初中的秦牧,正式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除“秦牧故居”之外,澄海当地还计划新建秦牧纪念馆。秦牧的故乡———澄海樟林曾是“红头船”发源地,新建的秦牧纪念馆成为规划中的樟林古港旅游区的一个景点。而特别要提及的是从广州带来的秦牧遗物中的4件东西,那就是秦牧最后拟就的一篇文章题目手迹、摔破的眼镜、放大镜和圆珠笔。

配偶吴紫风

紫风与秦牧相识于1942年春天的桂林。因为几乎天天要为躲避空袭而跑进岩洞,秦牧所在的学校恰在逃难的中转站上,所以二人经常见面,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忧虑使两颗心越走越近。结婚前有一次,桂林一家影院征集关于<浮生若梦>这部外国影片的影评作品,他俩双双投稿,经过几张报纸评选,结果紫风是第二名,秦牧倒是第三名。

在<秦牧全集>收录的诗歌中,赠给紫风的几首旧体诗全是秦牧先生在中老年时、历经“文革”艰险后写给爱妻的情诗。 在紫风的眼中,秦牧决不是一个眉头紧锁的思想者,他的童心爱心从不因年龄增长而减退。

人物评价半个世纪以来,秦牧孜孜不倦地在文学沃土上勤奋耕耘,他把个人的文学创作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发表和出版了大批散文、小说、戏剧、诗歌等作品和文学论著。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感人,充满了时代精神,深得海内外读者的喜爱。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独树一帜,被誉为“散文一绝”。小说、童话、戏剧、诗歌、文艺理论等都有著作,故又被喻为“一棵繁花树”。秦牧主张独创一格,“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独特的创造”。他提倡扩大题材的范围到海阔天空和多方面发展文学的功能,包括教育、形像欣赏、审美、文娱方面,使作品高于幽默和情趣,“寓共产主义思想于闲情趣谈之中”。

而对于家乡的文化事业,秦牧是非常支持的。无论家乡需要写什么文章,或者是一些序言,他多乐意应命。1985年,澄海中学要他为澄中校歌作词,当时正是他要带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美前夕。他不顾行色匆匆,一口答应起来,速夜写就。他为樟林古港写的碑记,高度赞颂祖辈们的勤劳勇敢,漂洋过海,艰苦创业的历史,现在这篇碑文,已闪光地刻在碑上。至今澄海中学的文化社团仍以他的名字命名—秦牧文学社。

作为散文大师的秦牧,对待他的爱情同样如他对待他的文学一样,日月愈长,爱情愈深,50年共同生活的岁月里,他们从来都是互敬互爱。秦牧也曾经应答紫风说:“夫妻一道,既能走过芬芳的早晨,又能走过泥泞的黄昏。”在《秦牧全集》收录的诗歌中,赠给紫风的几首旧体诗全是秦牧先生在中老年时、历经“文革”艰险后写给爱妻的情诗。“互怜白发秋光里,同励丹心晚步间。老去诚知终化蝶,情丝好吐在生前。”“缱绻半生同险夷,情深翻少作情诗。今宵同步桂江月,犹似当年初见时。”———这样的诗句,伴随紫风度过秦牧走后孤独但仍然充实的岁月。

秦牧对待他所热爱的文学和心爱的妻子表现出的是他的深邃,经的起时间的磨砺,同时他却也是一个童心永葆的人, 秦牧的所写的儿童文学题材作品,包罗万象,囊括古今中外,从宇宙之大到苍蝇之微……像浩渺无边的知识海洋,一个闪烁着奇光异彩题材的幻想世界:那里有自然的动物园、碧绿的森林宫殿、绚丽多彩的艺术展览会、琳琅满目的历史博物馆——到处洋溢着烂漫的童趣而又蕴藏着高深的哲理,充满艺术的魅力和智慧的光芒。在紫风的眼中,秦牧决不是一个眉头紧锁的思想者,他的童心爱心从不因年龄增长而减退。“他一个男子汉,不抽烟不喝酒,但却像个孩子般的喜欢吃零食,口袋里总装着一些,成为邻家孩子关注的目标。他笔下有那么多儿童作品,小主人公经常也是‘零食王’!”“抗战时期,我们在桂林时,有一次,他执意自己掏钱给小乞丐买烧鹅吃。在遵义的时候,一个壮丁被捆住手脚在寒冬腊月的古庙外冻得瑟瑟发抖,秦牧竟然猛地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送给他穿。”

上面给同学们提供的是秦牧的原名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料,同学们可以看看以上的资料。秦牧先生的散文特别的棒,大家可以找来看一看。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